美元寬松政策推動比特幣同步漲 關注就業市場走向

robot
摘要生成中

PayPal接納加密貨幣,比特幣價格應聲漲

近期,一家知名支付公司宣布其客戶可以通過該公司的電子錢包購買、出售和持有比特幣等加密貨幣,並允許用戶在其網路上使用加密貨幣進行購物。這一消息的發布立即引發了比特幣價格的顯著漲。

雖然短期事件常常導致市場價格劇烈波動,但對市場中長期影響的評估更需要關注基本面和貨幣政策層面。

2020年,全球面臨新冠疫情的嚴峻挑戰。爲應對流動性危機並刺激經濟,美國央行向市場大量注入美元流動性,這引發了包括數字貨幣市場在內的全球金融市場的巨大波動。

自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後,美元與黃金脫鉤,各國匯率開始自由浮動。然而,由於美元在國際貿易和外匯儲備中的主導地位,它實際上仍然扮演着世界貨幣的角色,美國央行也因此成爲了實質上的世界中央銀行。因此,美國央行的重大貨幣政策通常對金融市場具有指標性意義。

今年3月,爲應對新冠疫情引發的經濟衰退,美國央行採取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措施。自3月3日起,美國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急劇擴大。根據公布的數據,3月4日美國央行的資產負債表總規模爲4.24萬億美元,到6月10日已達到近7.17萬億美元。短短3個月時間,增長了69%,這意味着市場上在3個月內名義上多出了近3萬億美元的流動性。

伴隨美國央行資產負債表的擴張,美元指數出現大幅下跌,從3月的高點103下跌到93附近。美元的下跌反過來意味着其他貨幣對美元的升值。今年在非美貨幣中,人民幣表現尤爲強勢。與美元掛鉤的穩定幣USDT兌人民幣的匯率也隨美元下跌而同步下跌,3月時用人民幣購買USDT的價格在7.1左右,而到10月21日則跌至6.6附近。

美國央行向市場注入流動性後,對各類金融資產產生了顯著影響。在今年1月和2月,受新冠疫情影響,美股和黃金都經歷了一波急跌,主要是由市場恐慌引發的流動性危機所致。通常認爲黃金是避險資產,在市場恐慌時會漲,但當時極度恐慌的市場急於出售所有資產,造成美元流動性短缺,使得包括黃金在內的避險資產也遭受重創。同期的比特幣也出現了大幅下跌。

然而,在美國央行3月開始擴張資產負債表後,短時間內向市場注入了大量流動性,黃金價格和美股都出現了顯著漲,黃金價格一度突破2000美元每盎司的歷史高點。比特幣價格也出現明顯漲,其走勢與黃金、美股方向基本一致。

通過計算得出的比特幣與黃金、標普500指數的相關係數進一步證實了這一點。2018年,比特幣和標普500指數與黃金的價格相關係數分別僅爲0.18和0.59,但在2019年和2020年至今持續上升。特別是在2020年3月3日美國央行開始大規模注入美元流動性後,比特幣和標普500指數與黃金的價格相關係數高達0.92和0.88,幾乎同步漲跌。

3月3日之後,標普500指數、黃金和比特幣與美國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的相關係數都超過0.6,數據證明了這輪全球金融資產的漲與美國央行超大規模寬松政策密切相關。

在資金面平穩的情況下,股票、黃金、數字貨幣的漲跌應主要由其基本面推動。然而今年的情況是,基本面和價格的背離在股市表現尤爲明顯。全球經濟下滑、企業盈利能力下降,卻對應着股票價格的持續上升。黃金和數字貨幣的價格也在資本大水漫灌下節節攀升。

盡管數字貨幣市場今年也出現了諸如以太坊2.0進展、波卡上線及其生態發展、DeFi熱潮、FIL上線等熱點,可以爲這輪漲提供一些基本面解釋,但從資金層面分析,比特幣此輪漲與全球主要金融資產的同步效應似乎是更主要的因素。

由資金大水漫灌引發的漲必然將在資金退潮時回歸基本面。目前最受關注的問題是這輪潮水何時退去。

根據美國央行8月27日最新的貨幣政策聲明,將通脹目標從2%調整爲平均2%,但未明確說明這個平均的時間期限。這表明美國央行爲刺激經濟和提高就業率,可以容忍一段時間內通脹超過2%,爲進一步寬松政策提供了依據。

美國央行一直有兩個政策目標:降低失業率和控制通貨膨脹,通常將通脹控制在2%以內。現在美國央行放寬了對通脹的控制,因此在分析和預判市場時,更需要關注就業市場的情況。

根據目前全球疫情發展和美國經濟復蘇情況,預計美國央行的貨幣寬松政策還將繼續。值得注意的是,在本輪刺激政策下,美國財政部帳上的資金已達1.8萬億美元,未來這筆資金的使用方式和時機,以及美國的財政政策同樣值得關注。

最大化投資收益的策略是在投資品種基本面未改變的情況下,保持長期持有。

BTC2.08%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