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發展的天花板:公鏈全節點、代幣經濟和收益率的規模極限

robot
摘要生成中

加密貨幣領域的規模法則:探討DeFi發展的極限

在人工智能領域,大型語言模型的發展速度已經遠超摩爾定律。而在區塊鏈領域,各公鏈和Layer解決方案也在不斷突破規模瓶頸。本文試圖從全節點數據規模、代幣經濟系統等角度,探討加密貨幣和DeFi的發展極限。

公鏈全節點數據規模的天花板

全節點數據代表了公鏈的完整備份。目前,Solana的全節點數據規模已達400TB,遠超以太坊的13TB和比特幣的643GB。這一方面體現了Solana在性能上的優勢,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其去中心化程度較低的問題。

比特幣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了硬件發展的限制,將區塊大小嚴格控制在摩爾定律的增長曲線之下。這一決策被證明是正確的,因爲目前CPU、GPU和存儲技術的進步已經逐漸放緩。可以預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公鏈底層硬件的性能不會有質的飛躍。

面對這一困境,以太坊選擇專注於生態優化和重構,將目光投向萬億級的真實世界資產(RWA)。而Solana則繼續追求極致的性能,但400TB的節點規模已經基本排除了個人用戶的參與可能。

加密規模法則:DeFi的硬頂在哪裏?

代幣經濟系統的規模極限

盡管人工智能領域尚未全面擁抱加密貨幣,但這並不妨礙一些相關項目的幣價漲。如果以當前市場表現作爲參考,我們可以粗略估計公鏈經濟系統的極限在3000億美元左右。

從價格走勢來看,加密貨幣市場經歷了從超線性增長到亞線性增長的過程。以以太坊爲例,其從1美元到200美元的增長速度要快於從200美元到歷史高點的增長。這符合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規模法則。

加密規模法則:DeFi的硬頂在哪裏?

DeFi收益率的天花板

DeFi的核心在於追求高收益,但這種追求也存在上限。參考歷史數據,我們可以假設DeFi的收益捕獲能力從150%下降到5%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未來有大量真實世界資產上鏈,也可能會降低而非提高DeFi的平均收益率。這符合亞線性規模縮放法則,即系統規模的極致擴大並不必然帶來資本效率的極致提升。

加密規模法則:DeFi的硬頂在哪裏?

結語

縱觀區塊鏈發展史,我們發現公鏈之間的差異化趨勢仍在持續。比特幣逐漸與鏈上生態脫鉤,而鏈上信用和身分系統的不成熟導致超額抵押模式成爲主流。無論是穩定幣還是RWA,本質上都是鏈下資產的槓杆式上鏈。

在當前的技術條件下,區塊鏈領域似乎也遇到了類似於摩爾定律的增長瓶頸。自DeFi Summer以來僅5年時間,自以太坊誕生以來也不過10年,我們或許已經觸及到了當前階段的發展極限。未來的突破,可能需要更多的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的革新。

DEFI1.64%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5
  • 分享
留言
0/400
终于从矿工变农民vip
· 08-05 19:28
这下sol养机不得暴涨啊
回復0
梭哈爸爸vip
· 08-05 19:25
干就是sol 全都all in!
回復0
踏空资深专业户vip
· 08-05 19:11
又来吃席了 谁去接盘接400T的节点?
回復0
喝茶看盘侠vip
· 08-05 19:10
瞅完就一感觉 sol这是要把矿工玩死啊
回復0
Ponzi Detectorvip
· 08-05 19:01
defi就一个无尽击鼓传花游戏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