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是 Gate 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
真正的成長,不是順風順水,而是在市場低迷時依然堅定前行。我們或許能預判牛熊市的大致節奏,但絕無法精準預測它們何時到來。特別是在熊市週期,才真正考驗一家交易所的實力。
Gate 今天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報告。作爲內部人,看到這些數據我也挺驚喜的——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現貨交易量逆勢環比增長14%,成爲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平台,並且登頂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約交易量屢創新高,全球化戰略穩步推進。
更重要的是,穩健並不等於守成,而是在面臨嚴峻市場的同時,還能持續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歡迎閱讀完整報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Gorbagana:48小時從梗幣到測試鏈的狂歡 市值突破3000萬美元
Gorbagana:48小時內從梗到鏈的草根狂歡
近期加密市場陷入倦怠,比特幣和以太坊價格波動不定,熱點被加密美股和穩定幣佔據。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社區整活爲市場帶來了一絲久違的加密文藝復興氣息。
6月19日,一場源於某L1項目聯合創始人社交媒體上的閒聊,催生了名爲Gorbagana的梗幣。令人驚訝的是,僅48小時後,一條與該幣同名的L1鏈Gorbagana Chain就上線了測試網,並在技術上對某知名L1進行了分叉。
截至目前,Gorbagana運行穩定,已處理近1400萬筆交易。其代幣$GOR市值在4天內達到3000萬美元,峯值更是觸及6000萬美元。
這一事件的有趣之處在於,從社區發起梗幣到開發出一條鏈僅用了兩天時間。相比之下,一些所謂的"天王級"L1項目從宣發到上線測試網可能需要1-2年之久。
Gorbagana的誕生源於一場關於品牌重要性的討論。一位網友爲駁斥某聯合創始人"品牌名不那麼重要"的觀點,隨口編造了Gorbagana這個名字。該創始人隨即表示,如果48小時內沒有一條叫Gorbagana的鏈出現,他會感到失望。
這個玩笑性質的討論迅速引發了社區的創造熱情。僅6小時後,就有人發行了同名代幣$GOR。更有趣的是,一些開發者決定將這個玩笑變爲現實,着手對某知名L1的代碼架構進行逆向工程,試圖分叉出一條新的L1。
令人驚嘆的是,僅24小時後,Gorbagana Chain的測試網就上線了,還配備了自定義RPC功能,並支持某款加密錢包。48小時內,該鏈交易量突破1000萬筆,$GOR市值峯值達到6000萬美元。
這一過程展現了加密社區的創新精神和協作能力。沒有風投支持,沒有營銷策劃,僅憑社區成員的即興發揮和協作,一個梗幣在48小時內就演變成了一條L1的原生代幣。
然而,復制一條鏈並非易事。主流錢包因"硬編碼"而無法支持Gorbagana的自定義鏈功能,這意味着新鏈可能被孤立在原生態之外。面對這一挑戰,社區開發者通過使用某款錢包的RPC自定義功能,成功讓Gorbagana在24小時內接入了原生態。
這一事件可以看作是一場"草根版"的黑客馬拉松。沒有官方組織,全靠羣組成員實時頭腦風暴提供討論和解決方案。盡管可能有人是出於利益考慮而推動項目發展,但整個過程充滿了技術極客的創新精神。
相比之下,一些機構背書、團隊豪華、資金充足的"天王級"基建項目往往需要數年時間才能落地。這不禁讓人思考:一條完備的L1推出測試網真的需要那麼長時間嗎?
草根項目的優勢在於其靈活性和純粹性。沒有KPI壓力,也不需要考慮營銷和代幣發行的節奏。相比之下,機構級L1的問世涉及復雜的利益平衡,不僅要考慮技術因素,還要權衡投資者利益、市場行情和社區情緒等多方面因素。
Gorbagana的故事或許曇花一現,但它至少證明了一點:在當前沉悶的市場中,活躍的草根創新力量從未消失,只是缺少激發熱情的契機。這種由社區驅動的創新精神,正是加密世界最迷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