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是 Gate 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
真正的成長,不是順風順水,而是在市場低迷時依然堅定前行。我們或許能預判牛熊市的大致節奏,但絕無法精準預測它們何時到來。特別是在熊市週期,才真正考驗一家交易所的實力。
Gate 今天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報告。作爲內部人,看到這些數據我也挺驚喜的——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現貨交易量逆勢環比增長14%,成爲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平台,並且登頂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約交易量屢創新高,全球化戰略穩步推進。
更重要的是,穩健並不等於守成,而是在面臨嚴峻市場的同時,還能持續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歡迎閱讀完整報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歐盟推出加密資產反洗錢新規 開盒令挑戰匿名性
歐盟新出臺加密資產"開盒令"引發行業關注
2024年3月23日,歐盟議會和歐盟理事會正式推出了針對加密貨幣的最新反洗錢規定,業內人士將其稱爲"開盒令"。這項新規旨在消除加密貨幣交易的匿名性,以此來規制洗錢和利用加密資產逃稅、逃避監管轉移資產等行爲。
新規的主要內容包括:在歐盟司法管轄範圍內,禁止使用任何身分不明的自托管加密錢包進行任何規模的加密貨幣支付;加密貨幣公司需對1000歐元以上的交易進行盡職調查。這些規定主要針對加密貨幣使用者和加密貨幣服務提供商(VASP)。
這項"開盒令"在利弊兩方面都引發了廣泛討論。從積極角度看,它與歐盟此前出臺的MiCA法案和收集加密貨幣轉帳信息(TFR)的規則相配合,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法律工具規制當前市場上以加密貨幣爲載體實施的違法行爲。同時,這種做法也爲未來可能制定的加密資產稅收政策奠定了基礎。
然而,從另一角度來看,"開盒令"的做法較爲激進,直接抹消了加密貨幣最核心、最本質的特徵之一——匿名性,這可能會動搖基於區塊鏈長期建立的去中心化金融生態系統。
值得注意的是,歐盟此次反洗錢法案不僅針對加密資產,還對其他可能被用於洗錢的工具和渠道進行了嚴格控制。例如,禁止在商業交易中使用超過3000歐元的不公開現金支付,10000歐元以上的現金支付則完全禁止。奢侈品行業相關銷售主體必須對客戶交易進行類似KYC的身分信息核查和留存。此外,職業足球等領域也將受到歐盟的密切監管。
作爲世界主要司法管轄區之一,歐盟的這項監管措施可能會對全球加密資產行業產生重要的示範效應。預計其他國家的監管規則也會參考這一立法例。
從積極方面來看,歐盟的"開盒令"並非禁止加密貨幣的存在或限制用戶使用,而是要求在公開、受監管的環境下使用和投資加密貨幣。這種做法相比完全禁止加密貨幣,無疑是一種更爲靈活的監管措施。
然而,這種相對"柔性"的監管也存在爭議。許多Web3參與者和建設者認爲,加密資產的核心價值在於其獨特的"技術信任"特徵,能夠在不需要中心化監管的情況下運作,同時賦予使用者自由支配資產的權利。一旦將加密資產使用者"開盒",不僅會使加密資產失去匿名性,還可能對使用者自由支配財產的權利造成障礙。
實際上,歐盟過去以"公共安全"、"金融安全"、"打擊洗錢犯罪"爲名的監管收緊政策並未獲得大部分民衆的支持。例如,2017年歐盟委員會公開徵集限制現金支付法案公衆意見時,就有超過九成的公民表示反對,認爲這種方式並不能有效制止大規模、系統性的洗錢犯罪,反而不當限制了公民自由使用財產的權利。
目前,"開盒令"主要影響加密貨幣的交易,尚未覆蓋其他加密資產。這可能是由於除加密貨幣外的其他加密資產體量較小,尚未形成足夠大的市場規模,成爲洗錢、逃稅等犯罪活動的工具。此外,歐盟在加密資產監管的相關立法上仍保持審慎態度,不願在其他加密資產尚未發展成熟、相關技術未達到大規模應用的情況下將其納入監管範圍。
雖然"開盒令"公布後還需經過三年的窗口期才能正式實施,但這一窗口期僅用於合規整改。這意味着,在歐盟司法管轄區內,已經無法再使用自我托管錢包進行加密貨幣匿名支付。
對於"開盒令"的評價,業內存在不同觀點。有專家認爲,這一規定可能對歐盟自由競爭商業體系造成打擊,甚至有侵犯基本公民權之嫌。然而,也有人認爲,在當前利用加密貨幣的犯罪頻發的情況下,"開盒令"的利弊應當基於其後續實施的成果來進行評價。雖然目前歐盟對於實施"開盒令"打擊犯罪的有效性和必要性缺乏足夠的陳述,但作爲第一個嘗試監管加密資產的司法管轄區,歐盟的這一舉措至少值得關注和探討。